安全与环境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记忆大师陈正道科技电影的实践与探索

80后导演陈正道的电影创作与其说是在进行中国电影类型的开拓,不如说他正在把中国电影当作科技实践的田园。《催眠大师》表现了中国电影也懂得催眠理论、催眠技术,而且杂糅的悬疑情节基本满足了观众的期待,记忆置换的命题激发了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的信心,但就像追逐影子的孩童,今年的《记忆大师》在电影的科技实践中,却出现了“信息”的缺席、“安全”的迷失。

一、记忆置换:中国电影的一次科技实践。

如果一部影片运用了科幻故事的样式或者特殊的电影修辞手段,无论是场景造型、镜头组合或叙事视角表现一种超验的经历或体验,都能表明导演的创作是一次电影的科技实践。北京大学教授李洋也点明:影片“借助了记忆移植的软科幻手段”[1]。《记忆大师》把故事时空设定在T国和2025年,体现出影片科幻指向性。

(一)中心故事即是记忆的置换

科学对人类心理或精神世界的探秘从未停止,因人而异的精神世界充满了未知,以影像重现记忆碎片考验着电影创作人员的逻辑叙事能力和幻想力。《记忆大师》的中心故事即是由于记忆置换引发的对命案的追索。著名作家江丰处于离婚的边缘,他来到记忆大师——一个未来的关于精神医疗的机构删除了过去婚姻的记忆,后来却不小心重载了一个杀人犯的记忆。他在与警察的博弈和与妻子的纠葛中使杀人犯的记忆不断丰富,最终使杀人犯绳之于法。记忆的删除、重载的故事本身充满了一种未来假设,超越了观众和社会的可验性。因此,《记忆大师》实践着去讲述一个观众可接受的无逻辑的心理故事,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二)带有科幻色彩的影像

杀人记忆碎片的组合考验导演的叙事逻辑能力,而创造带有科幻色彩的影像元素增强了叙事的不可置疑性,也在丰富中国电影科技实践的视野和手段。删除江丰记忆的精密仪器包括固定头部三个半环形的金属套圈及不时伸缩的探针、带有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幕的圆形键盘、闪耀金色光芒带有阿拉伯数字的玻璃汞柱以及小巧精致的记忆存储盘,都在阐释记忆的实体性和记忆删除、重置的科学操作性。摩天建筑的银白色和令人眼晕的环形楼道都在强化记忆大师医疗机构的严肃性、科学性。但是,不管删除记忆的精密仪器还是记忆大师环形大楼设计都带有科幻色彩,因为它的超验性。

(三)心理科学的一次体现

影片中,江丰重载记忆后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杀人犯的心理世界。弗洛伊德曾指出,对梦的解析有助于理解人的内心冲突和欲望诉求。江丰通过多次的梦境探索着这个杀人犯的精神疾患。虽然呈现的是杀人记忆碎片,却为寻找杀人犯沈汉强动机或作案手段的唯一线索。另外,回忆杀人记忆片段,也是对江丰自身的指涉,因为在与杀人回忆的思想对抗中,使他重新认识自我,重拾爱情的美好。

二、弱化中的“信息”缺席

导演的每一次电影创作或者指向一种风格或样式,达到丰富电影类型目的;或者指向一种所要象征的东西,这包括人道主义的关怀、社会的现实鞭挞、意识形态的宣扬等。《记忆大师》进行了一次电影的科技实践尝试,却在揭示了种种人类共有的隐秘信息后,弱化大量潜在信息,迷失了本该具有的思想或意义。

(一)隐秘“信息”的公开泛化

人类世界是由各类信息组织着,其中包含着各类隐秘的信息,这类信息采用艺术形式再现或表现着,电影就是这种艺术形式之一。当电影把现实生活中难以表现的隐秘信息表现出来,就会造成一种公开的泛化。江丰为了离婚把与妻子相识的甜蜜温馨时刻删除保存在记忆大师;记忆大师机构的女性工作人员承诺记忆的严格保密性,却告诉江丰最喜欢他的作品《无声鸟》,更进一步探听江丰下一步的创作计划;记忆碎片中沈汉强通过电话重播键质疑恋人;非法医的陈姗姗不时到警局对嫌疑人进行医疗救护……影片确实以“记忆管理”的设计折射出“现代人的生活正越来越广泛而深刻地被各种社会机构所接管”[2],而在接管之前是隐秘“信息”的可公开性:街头搂抱亲吻的情侣、家庭矛盾的电视调解、公安机关的悬赏通告等。只有社会的隐秘信息的可公开化才促使电影中隐秘信息的公开泛化。当隐秘信息公开化带来隐秘的社会冲突公开化,解决冲突的潜在“信息”弱化就会出现新的问题或矛盾。

(二)潜在“信息”的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