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与环境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二语习得中的影响因素

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影响其学习的障碍主要有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方式方法,外因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师等多种因素。本文主要从教师、学习者和语言环境角度,对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作了浅要分析。[1]

一、教师因素

研究显示,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用语和教学方式对于一节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如果有一个明确的语言输出和分配的计划,可以使课堂教学成果显著增强。

传统教学方式是讲授法,教师主讲,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进度很快,教学的任务也可以很快完成。但是于接受者学生而言,每次消化和吸收的成分有限,如果只是局限于复习,可能采取这种灌输的方法来进行会更加省时省力,然而对于新的知识,大量的输入意味着在学生输入达到饱和状态时,可能有部分或者很大部分知识会被遗漏,又或者在学习者强行记忆所有知识时,可能使所有的记忆都不牢靠,所以教授新知识时应当秉承i+1原则。

最近也有学者提出精讲多练原则,对于二语习得更为适用,因为学习者脑中已经有一套说话的语言体系,如果要添加第二语言,则需要弥补第二语言的不足。尤其语言功能更多倾向于使用,所以讲述时应当将语法或者课程核心以最为简短的时间讲述清楚,然后用大量的时间鼓励学习者开口说话并到达熟练地步,长此以往,才能够充分培养二语习得者的语感,在不断练习中提高。

就二语习得者而言,对错误的容忍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开口率,不同国家学生的性格不同,但是容忍错误是在初期鼓励学生开口练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对于影响理解的内容加以解释,对于无关理解的小错误予以容忍,它可以使学生无意识地掌握知识,不打击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2]

其次,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采用鼓励性教学和激励性教学的方法。关于鼓励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更多采用欣赏鼓励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用更多的鼓励性的语言去引导他们开口说,可以拉近师生关系,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在一般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必须用独特的视角来探索每个学生的优点,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自我认同,提高更进一步努力的信心。

关于启发式教学,孔子在《述而》中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给了我们关于引导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参考,就是要想办法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课堂中可以表现为用问题引导的方法鼓励思考,在思考和借助学习材料对问题和答案有一定了解的时候再解惑,如果只是讲述知识,那么学习者不会有重点的概念,如果将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那么在学习者自己尝试解决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这时候再加以阐述,就会有恍然大悟的顿悟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也更深入,达到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综上,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当更多地采用鼓励式和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多说多练,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极致。

二、学生自身因素

学习者的能力、动机、个性、年龄等也是影响二语习得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就这些因素影响学习所占的比重而言,外部因素的变化相对难以控制,而通过适当的指导可以提高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因此对内部因素的研究变得更加实用。

调查显示,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尤为显著。这种现象在初级阶段尤为普遍,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和对二语知识的深入学习,对于以前所学的知识会有进一步的理解,从而巩固知识建构。

其次是动机,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推动学习者朝着某一方向努力的内在动力,大体分为融入性和工具性动机两种,前者是出于兴趣,而后者是出于某种功利目的。如果学习的行为是自发的,那么学习的热情可以相对持久。如果热情和主动性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波动,其输出语言的动机和能力往往很弱,很容易形成“哑巴语”。[3]

另外,人的性格特征对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一般将性格分为两类:外向型与内向型。外向的人更愿意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流,并能抓住更多实际的机会。相反,内向的人是沉默和胆小的,他们倾向于更多地关注有限输入的深层分析,他们的耐力在他们的研究过程中更强。

最后,对于年龄的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大的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记忆和编码方面的能力已经有所衰退,但在一般规律性认识层面,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辨别能力优于年轻学习者。所以年龄并非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