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出走的少年万元借款下的突发事件干预
如今的“00后”大学生是从富裕的物质生活中、爆炸式的网络信息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个性、现实,与出生于70年代的家长们有着更大的代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如何正确引导他们成长成才,是现在所有高校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下面是我工作中出现的一个学生案例,并不特殊,但从一定角度暴露出了部分当代大学生面对网络时的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案例概述
新生开学一个月后,我收到1班班长的反映,担任副班长的小S同学向她借2000元急用。根据班长反馈,这之前,小S已经向班里其他同学陆续借钱七、八千,借款原因多样。接到情况后,我比较惊讶,小S同学作为副班长平时表现忠厚老实,开学时也积极担任班级临时负责人给同学们服务,竞选班委也是获得了班里大多数同学认可的。因此,对于班长反映的这个情况我非常重视,分别找到小S和个别同学侧面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生活费和消费等情况,经了解,并没有发现其需要大额消费的正常渠道,至此,怀疑其用钱的意图性。后再次找到小S进行谈心谈话,经过循循善诱的引导,小S最终向我告知,上万元全部用于网络刷单,但已联系不到上家,确认被骗。当我表示要查看其网上被骗记录时,小S说为了还同学们的钱,他已经把原来手机卖掉,上线也已经把他拉黑,什么记录都看不到了。因被骗数额较大,我劝其报警,并及时与家人取得联系,告知家人小S当前情况和欠同学钱款事项,希望家人积极配合对小S进行教育引导,并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
本以为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两天后的晚上当我下班回家后,再次接到小S家人的电话,问我小S是否在校,因当天上午我与小S进行过沟通交流,没有发觉小S有什么异常,所以并没有注意其下午的动向。随即,我与小S班的同学和班长取得联系,得知小S下午的课没有按时参加,并不知其去向。此时,我意识到事情并非之前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
二、解决方案
(一)立刻响应,与各方沟通协调。放下家长的电话后,我随即发动班委和舍友同学一起寻找,同时向领导汇报情况,并迅速赶往学校,途中不断通过拨打小S电话、向其发微信等方式,尝试与其取得联系。最终,通过得知与小S关系不错的小A下午接到过小S的电话,但因答应为其保密,不肯说出其他有效信息,经过对其循循善诱的教导,小A终于说出当天小S说过要离开本地去赚大钱,但其他情况小A还是一无所知。
(二)落实情况,梳理事件原委。到校后,我跟领导进行了进一步的情况汇报,并与班长、舍友、小A及向其借款同学进行事情的详细了解。在此过程中,我收到一条小S的微信,对自己的不辞而别表示歉意,并表示将停掉手机,从头开始。而后,我就一直没有与其联络上。经过与同学沟通获知,小S所欠的钱款只还了3000元,但有同学确认其家长已给他打够还款数额。另外,除小S的借款原因五花八门外,也有同学见过其在手机上玩掷骰子、斗地主等赌博性质的游戏,由此看来,小S对赚钱的欲望较强,且赌性较大,所借的上万元,不仅是刷单那样简单。同时,也有同学说出中午见到小S拿着行李走出宿舍,结合从小A处了解的情况,可知小S本次出走是有计划的,而且或已离开本地。为避免引起小S反感并切掉这唯一线索,我让小A与小S正常沟通,同时注意侧面引导即可。
(三)家校沟通,明晰出走根源。了解完情况后,小S的姐姐一行也正好赶到,家长因无法联系到小S情绪显得有些激动,我安排他们办公室坐下后,与他们进行了坦诚深入的沟通。首先,根据小S给我所发微信和同学的描述,可以确认其是有计划性的自主离校,无想不开、想寻短见等潜在危险行为,对其现在的安全性可放心;其次,跟家长询问是否知道小S可能参与网上赌博等情况,进一步沟通其在家中的表现;随后,对小S给老师同学发信息却一直屏蔽家人一事进行了坦诚的交流,了解小S出走的根源所在。经过耐心沟通,获知小S在家中话很少,父母平时对小S很严厉,方法简单粗暴,致使几乎不与家人谈心,借钱事情发生后,其父亲更是对小S严厉责备。由此,我们意识到,小S本次的出走除欠钱压力大、跟同学们关系紧张的原因外,跟家人态度也有很重要关系。
(四)多方配合,规劝小S回校。因小S屏蔽掉所有家人,只跟我和小A有过联系,而且可能已经更换手机号,为及时获得其信息,一方面我不断通过微信向其发信息进行引导,期待回应;另一方面,让小A耐心等小S的主动联系。终于在第二天下午,我有了小S的回应,尽管他表示了不会回校,但也说明现在的小S处于安全状态。晚上,小A传来消息,小S对其表示已在外地找到工作安顿下来,但不肯说出打工的地址。之后的5天,我每天通过信息继续对其劝导,小A也积极从旁协助,终于小S同意不再排斥家人,并且跟家人联系。一周后,在家长善意的谎言中,小S回到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