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与环境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注重化学实验安全培养学生规范意识

一、 引言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理论的重要手段,因此化学课程新课标对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提出了要求。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分布于各个章节内容中,但是对实验的具体操作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导致化学教学中出现了“重讲授、轻实验”的现象。针对新课标中提出的“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要求我们在实验过程对于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学生好奇心较强,而且在学习中充满了主动探究的意识,但是其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安全意识比较淡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实验教学中形成安全机制,把安全意识渗透到在化学实验中,能使学生在安全知识、心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成熟起来。

二、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了解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隐患内容,是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实验安全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化学实验活动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独立操作的,几乎包括了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全部要求,具体包含了选择和使用化学仪器、练习与强化实验的基本操作等内容,通过操作化学实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我们仔细分析可知,化学实验的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药品使用、仪器操作、实验进程控制等各个方面,如果学生在上述操作中安全意识薄弱,或者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安全事故就有可能发生,因为化学实验安全可能涉及化学教材的所有章节,因此我们在药品取用、装置连接、仪器使用、规范操作和装置撤离等方面都要引起应有的重视,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具体危险源如下。

(一)第一类危险源

我们具体分析可知,能量和危险物质是化学实验危险发生的根本原因,我们把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首先,如浓硫酸、砷的氧化物、氯气、氮的氧化物何各种重金属盐等有毒的化学物质;其次,是一些带各种烧瓶、带塞的试管等压力容器;再次,指的是的氢气、氧气和白磷等易燃易爆等物质。

(二)第二类危险源

就是实验过程中在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操作中因为操作失控带来的危险。是造成第一类危险源事故的必要条件。包括:人的操作管理行为失控是造成这类危险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为:第一,人的失误。指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与预定标准发生了偏离。具体主要是操作失误,比如把氧气混入了氢气中,试验前没有检验其纯度等;第二,实验器械的故障。指的是实验的设备、装置、元件用于性能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例如电线出现漏电,实验皮管过期造成泄漏有毒物质等;第三,不良的外部化境造成的安全隐患。例如桌面湿滑,学生到处不规矩的走动,都可能从环境上给实验造成危险。在化学实验中,要首先管控好第一类危险源,更要排除第二类危险源,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做好管理,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 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安全意识的必要性

在化学实验中对学生渗透安全意识是至关紧要的,而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把学生的安全理念树立起来。树立化学实验安全理念并不是对实验危险过分的强调,这样就会在实验中束缚学生的手脚,因此需要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适度地渗透安全教育,把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树立起来,使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在化学实验中进行安全意识渗透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完成学生实验安全教育

实验安全教育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常常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化学知识、技能是实施实验安全教学的载体,同时安全教育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的过程,渗透实验安全意识是完成学生实验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开展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不规范的实验操作造成的,造成的结果可能是仪器的损坏和药品的浪费,严重的还会给学生带来生命危险。在化学教学中强调实验规范化操作,不仅可以把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建立起来,而且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安全顺利地开展可以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三)强化学生实验安全意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实验意识,引导学生对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意外进行分析,在具体操作中规避这些可能发生的风险,让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安全隐患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进而把他们在化学学习中的安全意识树立起来,进而保证化学实验的安全不出问题。